学校新闻
        

三大提升工程与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实现有效整合

发布时间:2015-05-24 14:44:20

    2014年3月,我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对全市义务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4年12月,我市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小学品质提升试验区”,自2014年底至2016年底,将积极推进中小学品质提升试验工作,努力开创中小学校“品质立教、品质兴教、品质强教”的新局面,基本实现教育公平和基础教育现代化。我市把三大提升工程和学校品质提升实验摆上教育发展的重要日程,明确责任,采取倒逼机制,划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制,逐渐形成“十大有效整合”,形成合力。

 
    整合一:新优质学校创建与实施学校文化育人工程有效整合
 
    学校作为传授知识和价值体系的机构,传承文化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赴山东曲阜孔子故里调研,就传承传统文化作出重大宣示,并表示要带头认真读《论语》《孔子家语》等儒学经典。新优质学校理念强调,将教育关怀公平地惠及来自不同社群的全体学生,突出“人的发展”理念,与两千多年前孔子所提倡的“有教无类”别无二致,这实质上是一种回归,推动学校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普世价值追求上来。
 
    2014年3月,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作为我市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全面启动,力求通过3——5年时间的努力,分批次进行,创建新优质学校120所左右,培育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打造一批百姓认可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在新优质学校创建的过程中,着力实施学校文化育人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基础教育的全过程,明晰基于学校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哲学、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积极开展校歌、校旗、校徽、校训等学校文化标志设计征集和评奖活动,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不断丰富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传承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保障学校文化被广泛认同和主动践行,精心培育出一批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学校文化建设品牌。
 
     整合二:研发地方课程与实施特色课程构建工程有效整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我国长期以来课程体系大一统的弊端,积极倡导地方课程开发,力图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构建地方课程体系,以满足各地区的教育发展需求。因此,将地方课程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针对这一理念,我市完善中小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读本》修订工作,不断加强《读本》的课程化建设;编写中小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读本》,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免费下发到全市中小学校。引导学校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研发特色校本课程。确立合肥一中、八中等学校为全市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基地。目前,全市大多数中小学不仅增设了如机器人、航模、天文观察、环境监测、书法、球类、棋类、乐器等课程,而且增设了小发明、小创造课程。
 
    在研发地方课程的同时实施特色课程构建工程,构建主题性实践课程、多元性特长课程、成长性德育课程、选择性延展课程等自主选择、分层学习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充分满足中小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尤其考虑残疾儿童、智力超常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全纳教育对多元化课程的需求。
 
    整合三: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与实施学生素质提升工程有效整合
 
    《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这是整个国民素质的基础。因此,建设素质教育基地成为学校的必然选择。
 
    2014年11月,我市命名安徽博物院等12家单位为第一批中小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将实践育人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相融合,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也改变了教师和家长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切实扭转应试教育思想,大力实施学生素质提升工程。
 
   整合四:完善中小学布局规划与实施减负增效提质工程有效整合
 
    中小学布局规划与实施减负增效提质工程是密切联系的。当前中小学布局规划的一个因素是学校分散,办学条件差,学校和班级规模较小,学生数量少但教师课时量重,造成教师负担重,教学质量差;另一因素是“名校”效应导致大班额现象,教师课时量虽不多但学生数量多,同样造成教师负担重,教学质量不高。
 
    2014年,我市新建中小学23所,新增学位23000个,同时配合全市公共社会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规划,均衡教育资源,破解择校热,破解大班额现象,推动减负增效提质工程的进展。
 
    整合五:积极推广学校发展联盟与实施师资队伍固本工程有效整合
 
    师资队伍固本工程是我市促进教育不断发展的重大举措,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为标准,引领教师确定专业成长目标,促进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当师资队伍固本工程与学校发展联盟有效整合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合作共赢”正能量更加明显,进一步提升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城市化水平。
 
    2014年,我市成立首批1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实现教育家培养工程,积极推广学校发展联盟。全市共发放奖补资金348万元,全市城乡学校结对数量达260所,另有65所学校开展了网上结对合作活动,促进全市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整合六:加强教师队伍业务培训与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有效整合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IT)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向,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现象。要想使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必须趋于专业化,这就需要加强教师队伍业务培训,打造技能先进的师资队伍。
 
    为实现这一目标,建成新型学习空间的数字化智慧校园,2014年我市教师培训费达到2680万,组织全员、分类开展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强化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推动全市基础教育的开放、交流与合作,广泛学习、借鉴基础教育领域的先进典型经验,全面塑造、展示我市基础教育发展新形象。
 
    整合七: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与实施学校治理现代化工程有效整合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我国为扶持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而实施的一项全国性的重大项目, 2014年度我市财政投入1.25亿元,各县(市)区投入2.34亿元,全市标准化建设完成率达92%,超额完成88%的年度既定目标,有力地改善了义务教育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同时,2014年度我市进一步实施学校治理现代化工程,实行校长责任制、任期制和定期交流制,实施学校逐层岗位竞聘制,破除干部选拔论资排辈制,鼓励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整体提升校长和管理团队的领导力。2015年3月,肥西县、巢湖市和庐阳区开展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试点与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实施教职工竞聘上岗制,变教师“单位人”为“系统人”,盘活教师资源,促进合理流动,收到了预期效果。
 
   整合八:推进教代会建设与实施三位一体统筹工程有效整合
 
    推进学校教代会建设,完善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这是校内各群体之间协调关系、维护权益、促进和谐的重要机制;实施三位一体统筹工程,则是引入校外力量参与学校管理。各中小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主动邀请家长参与事学校管理事物,充分发挥智囊团和“保护膜”作用。普遍建立社会教育委员会,密切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引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遴选社区代表、社会人士参与学校治理。联合军营、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建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基地,积极争取社会教育资源对学生免费开放,有效扩充基础教育的资源和力量。推进教代会建设与实施教育合力凝聚工程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和谐融通的立体教育网络。
 
    整合九:落实农村教师生活保障政策与实施平安校园保障工程有效整合
 
    落实农村教师生活保障政策与实施平安校园保障工程,前者侧重保障教师,后者侧重保障学生,两者有效整合,使师生双双受到保障。目前,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包河区、高新区向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共计11543人,占所在县区在编在岗乡村教师的87%,共计2839万余元。近年来,以上三县共投入3.22亿元,建设教师周转宿舍3534套。
 
     对校园,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建立完善保障学校安全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措施,实行校园安全工作逐级管理、分层负责制度,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配备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设备,制定科学、规范、高效的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建立完善学校安全检查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整合十:成立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工程有效整合
 
    2014年,我市共建立7个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专家100余人担任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此项工作的开展,为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工程提供了“捷径”。2014年4月,我市政府与上海市教委达成了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合作的协议,引进《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水平绿色指标》,在全市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从测试的初步结果来看,绿色指标测试工作对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育人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此外,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方式改革试点研究,试行取消百分制,推进《学科评估分析报告单》改革,实行等级评价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4年3月,我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对全市义务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4年12月,我市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小学品质提升试验区”,自2014年底至2016年底,将积极推进中小学品质提升试验工作,努力开创中小学校“品质立教、品质兴教、品质强教”的新局面,基本实现教育公平和基础教育现代化。我市把三大提升工程和学校品质提升实验摆上教育发展的重要日程,明确责任,采取倒逼机制,划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制,逐渐形成“十大有效整合”,形成合力。